作者简介(往上滑阅↑):周豪清,隆回高坪人,笔名云采,奔五十的年纪,读书不多,曾经入伍十载,目前在基层乡镇部门工作,休闲时日喜欢垂钓,偶尔也翻看字典涂鸦眼中所见、心中所想的事物。
村网通总站 江未村 528391.nync.com 欢迎您!
原创: 罗洪人网 高平峪罗洪人网 2018-11-20
提示:请点上方高平峪罗洪人网免费关注!
高平峪•罗洪人网 :有趣•有料•有态度的本土自媒体平台,致力于传播家乡文化、风土人情、美文资讯。加关注,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、有意思的延伸阅读。
图:罗洪石人山“石人菩萨”
高平记忆 | 罗洪石人山游记
作者:周豪清
作者简介(往上滑阅↑):周豪清,隆回高坪人,笔名云采,奔五十的年纪,读书不多,曾经入伍十载,目前在基层乡镇部门工作,休闲时日喜欢垂钓,偶尔也翻看字典涂鸦眼中所见、心中所想的事物。
01 高平峪里,一山一世界,一石一传奇。 自打记叙了三两个关于石头的故事后(详情>>),又有未曾谋面的网友罗辉先生告诉我,在上罗洪村,有个小地名叫“石人山”,那里有个“石人成仙”的传说,建议我去探访并作文。 我欣然应允,有人喜欢听高平峪里那些“渐行渐远渐无书”的故事,我当然乐意去用笨拙的文笔,记录一些家乡最原始的东西来。 初冬的家乡,淫雨菲菲,出行不易。盼到11月17日,星期六,天空才露出一丝明亮的笑脸,天气预报也说离晴不远了。于是我决定出发,虽然雨时大时小、时有时无的落着,但我不再等了,因为我更担心下一个双休日又是凄风苦雨的。 在去罗洪新回村的一个叉路口,我问了一位老乡,他说去石人山要走左边这新扩宽的沙石毛公路(听说很快就要水泥硬化了)。不知路况如何,我把车停靠边上,选择步行。 天公还算很垂青眷顾我的,雨伞没撑多久,小雨点变成了小雨丝,极细微极轻柔的,在崇山峻岭间随风飘逸,仿佛不着地似的,分不清是雾还是雨,迷迷茫茫。 查看手机,经纬度定位上标注的“石人山”,其实不是座山,是一个小山冲,有日出而作的田野,有日落而栖的院落。 问了几位老乡,起初还不肯说,警惕性蛮高,还盘问我是来干啥,生怕我是干偷盗宝贝行当的。 在得知来意后,才用手指指前方那隐匿于迷雾中的山,笑着说:“石人菩萨在那塘坳里林场的山脊上,有四里多路远,雨蒙蒙,不好上去。” 我一听,不对呀?听罗辉先生介绍说,石人是雷劈了头的,必死无疑,咋会成了菩萨,位列仙班呢? 02 一位年长的老乡解释道: “石人菩萨原本是一家寺院的出家和尚,因眷恋红尘,与山下的一女子有私情,触犯了佛门十大戒中的不邪淫,被雷公所洞察,劈头盖脸的教训了一顿。上天有好生之德,怎么会取他性命呢? 打这以后,和尚脱胎换骨,一心向佛,黎明即起,风雨无阻地去山顶禅修,十年如一日,终于得道成仙,肉身化成一尊石柱。 据说,凡有怀有美好善念愿景的人去求他,均能有求必应,心想事成。久而久之,人们便尊称此石柱为‘石人菩萨’,现在还有小孩认他做‘寄父’。” 这个民间的传说故事,倒是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佛教所云: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;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”的道理。我想去一睹“石人菩萨”尊容,老乡们却皆以“忙事、下雨难行”为理婉拒,不肯为我带路做伴。 就在我扫兴而返之际,我看到四个小孩在一屋外玩耍,我走过去问他们是否知道山上的“石人菩萨”时,二个年龄稍大的小姑娘说知道,是她们认的“寄父”(高平话喊:寄牙),很愿意为我带路,并告诉我他们的姓名和年龄,叫我不要喊她们小朋友,她们有姓名,是学生。 四个小孩是亲姊妹,大的十三岁,最小的才四岁多,三个读书了,小慧读小学六年级,小雅读四年级,小满读三年级。小满才十岁,是个男孩,原本我不敢要他一起去,太小了,怕到时走累了,还要我背他回来。 后来证明我的判断是错的,他和他的两个姐姐一样能干,特别能战斗,能奔能跑能钻能爬,一路开开心心的去,一路欢欢喜喜的回。 孩子们跟家中奶奶说了几句,得到奶奶同意后,便将最小的妹妹交由奶奶看管,开心出发。 孩子们带路出发 03 为了路上不被雨淋,我还要两个小姑娘每人带把雨伞,小满则和我共撑一把。没走一会,毛毛细雨不飘了,漫山遍野,迷雾笼罩,收起的伞就交由我们两个男人拿着,我拿两把,小满拿一把,他的两个姐姐则在前面带路,我垫后。 我们一行四人沿着山冲的石径小路走去,山冲中荒芜了不少田土,面对耕作条件差而被抛荒撂荒的土地,我不知是好还是坏?心中有一丝莫名的惆怅掠过。 荒芜的田土 时不时看到有牛羊在自由地啃草,碰到平坦无积水的地方时,我们也就抄近直线穿越过去,较宽的地段,孩子们跳跃前行,见到路边红彤彤的熟透了的山草莓,便兴奋地奔跑过摘下,用嘴吹一下后便塞进口里。 山草莓 我一路不停地喊他们“慢点、小心点、别走散了、少吃点不卫生……”回应的我是:“好、好、好……” 一路洋溢着孩子们纯真灿烂的笑脸,洒落下率性无邪的欢呼,可能也偶然惊吓到林子里的鸟儿,要么疾飞远遁,要么尖叫地抗议。 越过山坳又朝坡下荒芜的田野走,走了一阵,两个小女孩才发现走过头了,又折返到坡顶往左边一条山径走去。山中小径是越走越难走了,小径隐没于荆棘灌木之中。 雾太大了,能见度顶多三、四十米,两个小姑娘凭记忆辩别识路,沿途还插上树枝当路标记号,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三个的聪敏了。 茫茫大雾 在跨过一溪沟后,我们四个彻底找不到路了,四周都是一个模样,没有半点路的痕迹。说实话,我真担忧起万一迷路了,我该怎么办,我可是有责任有义务负责孩子们安全的! 我打起退堂鼓了,说算了,不去了,原路返回,下次再来吧。孩子们却不依我了,反而异口同声地劝我鼓励起我来: “不可半途而废、前功尽弃,我们去年随我们爸爸来过,石人‘寄牙’就在这山顶上,不如我们直接爬上去吧。” 孩子们如此果敢坚持,我还有什么可言的呢,何况他们是在帮我。 我唯有不断提醒他们弯腰,抓牢身边的可抓之物。大伙眼疾手快,手脚并用,我也时不时拉他们一把,助点力,遇到有刺时,则在前面开一下路。有时爬,有时钻,草丛树木上的雨水,打湿了我们的衣服和鞋子,我们的头发上,却冒出丝丝缕缕热气来,一点也不觉冷不觉累。 功夫不服有心人,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,山顶上有路,往左走没多远,两个小姑娘就大声喊住只顾看路的我:“叔叔快看,‘石人寄牙’就在你身边了!” 不远处的“石人菩萨” 03 闻声抬头一看,果然,一尊巨大的人形石柱站在山顶西侧坡下,离我仅二米多远。 石柱身高约六米多,高出路面三米左右,估计需要四人才能合抱,石柱下面是悬崖一片,异常陡峭。人形石柱除了脖子部位系有一条陈旧褪色的红绸布外,一身寒碜,连顶上都没有青苔依附,真像一位衣衫褴褛的苦行僧面向西方,在苦思冥想,在静默念经;又像一位栉风沐雨、风尘仆仆的跋涉者,精疲力尽,再无力爬过一步之遥的山顶,只有伫立在风中,眺望东方日出。 人形石柱“石人菩萨” 站在高耸的石柱旁,环顾四周,云海雾海,可见范围内的二、三十米山岭犹如孤岛,我们行走在孤岛上,孤岛上的景物地形随我们走动而变化,若是没有手机定位,我们真分不清南北、找不到东西。 “会当临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豪迈气概与极目景观,只有在脑海中遐想一番,大半个高平,尽收眼底。 告别时,我们捡起“石人菩萨”边上的几个塑料杯和一个酒瓶,最美的自然景色,原生态的好,莫再去污染破坏了。另外,我们几个还双手合十,半虔诚半玩笑地向“石人菩萨”致敬致谢,然后一路欢畅的下山。 下山的路,两个小姑娘识得,相互照应,很快就走到我们来时的水沟边。其实,路,就在我们迷路处的旁边几米外,潮湿的地方,草木茂盛,走的人少了,路就消失不见了。 一路上,我不仅常喊孩子们注意安全,也常与他们聊天。孩子们衣着朴素简单,学校离家很远,爸妈在外打工挣钱,上学期间寄居在亲戚家。还称我为老师,说我像个老师样,这让我一时笑得合不拢嘴。 “三人行,必有吾师焉。”况且,我的老父亲教书几十年,潜移默化,我身上或许真有那么一点老师的韵味,我也不想否认,就随孩子们喊吧! 三姊妹小慧、小雅、小满 既然孩子们喊我老师,我就发挥起老师的权威来,对他们这么小就开始使用手机,提出了批评意见,要求他们除了联系打电话外,不可玩手机游戏,少与陌生人交流。 另外,布置了家庭作业,要求两个小姑娘各写一篇今天的日记,男孩还小,则免了。两个小姑娘满口答应,要我留下手机号,写好了用短信发给我看。 乐了,我顺手掏出二十元零钱交给小男孩说:“你监督,这个是日记订金。”无以为谢,做购买铅笔橡皮之用吧。当天下午,我就收到了两个小姑娘写的日记短信。 谨此,我想说,小慧、小雅、小满,诚信、真诚是你们最本色的品行,盼你们好好学习、天天向上,你们的明天,定是风和日丽,一目千里……